开放政策显效 前9月金融服务和知识产权等进口增速超20%
日期:2018-11-08来源:第一财经
中国今年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开放的政策,开始体现在金融服务和知识产权进口数据上。
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,2018年前三季度,金融服务、知识产权使用费等高端生产性服务进口实现20%以上的快速增长,增速分别达到22.1%和24%。
商务部服务贸易司负责人分析称,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,我国生产性服务消费加速升级,对高端生产性服务需求持续释放。保险服务、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均实现20%以上的快速增长,体现了我国服务出口竞争力的明显提升。
一位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,金融服务进口增长,主要和金融业扩大开放,对外资股比限制减少有关系。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,使得很多金融服务的进口增加。而知识产权使用费增加与生产性服务的快速增长有关。
一系列加大知识产权的措施出台,中国企业也更加注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,使得企业愿意花费更多的购买成本。
金融开放全方位加速
前述服务贸易司负责人表示,今年以来,国内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持续巩固,陆续出台的开放举措和服务贸易政策显著提高了经济发展质量,增强了对外贸易发展的内生动力,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今年以来,从允许外资增持其在华合资券商股权至51%,再到6月1日A股正式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(即“A股入摩”),中国金融开放进程正全方位加速。
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举措,包括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,实施内外一致的股权投资比例规则;对商业银行新发起设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,外资持股比例不设置限制;将外资人身险公司外方股比放宽至51%,3年后不再设限;鼓励信托、金融租赁、汽车金融、货币经纪、消费金融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引进境外专业投资者等。目前银保监会已批准多个外资金融机构准入事项。
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日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时指出,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再次向世界表明,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坚定不移。中国将以实际行动加以推进。在金融领域,中方将在继续保持金融稳定的同时,自主有序扩大金融市场开放,特别是在银行、证券、基金、期货和人身险等领域,推动尽早实现外资全控股、全牌照开放。中国将实施更大力度的简政、减税、降费,降低市场交易成本。货币政策不会搞“大水漫灌”,而是要更有针对性地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。
加大力度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
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也在加大。
11月5日,习近平在进博会开幕演讲中强调,中国将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,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,显著提高违法成本。
侵犯知识产权的法定赔偿额度太低,是业界长期关注的问题。以往法律规定额度,对以华为为代表的知识产权运营公司来说,显然有些不合时宜,也不能真正激励创新。
华为副总裁宋柳平曾多次在公开论坛上表述,中国司法系统平均8万元一件的专利的赔付价格,严重影响了专利实际价值,他期望上亿元的诉讼判决在国内出现。
《商标法》、《著作权法》、《专利法》是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三部专门法律。2013年,《商标法》修改后实施,已经将法定赔偿上限从10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。正在修订的《著作权法》、《专利法》草案,均提高了法定赔偿上限,分别由现行50万元、10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、500万元。
提升专利审查质量和效率,也提上日程。《专利法》将专利被分成发明、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。其中发明专利往往具备更多的技术含金量。一位知识产权资深人士认为,下一步会在知识产权的含金量上下功夫,让涉及更多附加值的发明专利领域有更多的提升,并让那些被许可运营的专利,产生经济效益,变成科技创新力,提高区域的核心竞争力。
近日,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发布的《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》(下称《通知》)称,专利申请将从“求量”到“求质”,并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。
最高人民法院即将组建的知识产权法庭也显示出这一趋势。《关于专利等案件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决定(草案)》的一位推进者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:“目前(计划)只把难度最高的专利和技术类案件单独拎出来,统一到北京来做一个试点,大概三年。若成功,未来再将商标、商业秘密、反不正当竞争等知识产权案件陆续纳入,形成真正法律意义上的知识产权法院。”
9月发布的《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2018/2019》(下称《建议书》)显示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的三家知识产权法院自2014年成立以来,对中国知识产权体制的整体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。根据2017年的几项公告,中国还将增设专业知识产权法院并扩大规模,这一举措受到了欧洲企业的欢迎。